近期,投资后期的资金呈现出活跃态势。从港股 IPO 的火热情况可见一斑,2025 年以来,香港新股集资额超过 760 亿港元,相较于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超 7 倍,且已接近去年全年新股集资总额的九成。新消费行业表现格外亮眼,蜜雪冰城、泡泡玛特、老铺黄金等千亿市值企业的崛起,打破了港股长期被科技与金融主导的格局,国际资本也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消费品牌的价值。
受此影响,不少投资人透露正密切关注消费领域的后期项目,部分机构计划布局 Pre - IPO 项目。不过,投资人对项目的选择也更为谨慎和细化,如餐饮类项目被部分投资人排除在外,潮玩方向则备受青睐。像泡泡玛特、卡游、布鲁可等潮玩企业业绩出众,铜师傅、52talk 等潮玩类企业也在冲击港股 IPO,其高毛利、低研发投入、强劲现金流的财务模式,与后期投资者对资金安全及稳定回报的追求高度契合。
不仅是消费领域,科技项目的后期投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目光。有 FA 观察到,当前早期投资机会有限,机构多持观望态度,不少已转向关注中后期硬件科技项目。这一现象也是行业在 “投早投小投科技” 主流策略下的一次调整,早期项目因研发周期长、估值泡沫破裂等问题导致融资难度加大,促使投资机构将部分注意力转向技术成熟、营收稳定的中后期项目 。